女朋友说国庆要出国玩,落地就去711,喝最正的泰奶。
我说你要想去711还不如跟我回老家,推门就是太奶。
她叹了口气,说我如今钝得像把没开刃的刀。
事实上,当我们现在谈论出国旅游时,谈论的早已不是自由女神像和埃菲尔铁塔了。
路上不慌不忙地晃悠,累了就找地方歇脚,到了饭点就安心享受美食,随便逛逛感受风土人情,傍晚六七点钟就回住处歇着。
旅行从不是“抓紧时间打卡所有景点”,而是终于能抛开家务、摆脱时间束缚,换个地方放空发呆。哪怕只是坐着什么都不干,也一点儿不觉得浪费。
所以,不用做复杂攻略,更没必要跟风“特种兵式打卡”,怎么舒服怎么来,才是旅行该有的样子。
它可能是大阪的蜜雪冰城,你花40分钟排队,价格还有点小贵。
但当你在陌生的街道上举起那杯熟悉的雪王时,无异于在他乡偶遇了初恋。
它也可以是捧着张亮麻辣烫坐在雅拉河畔的夕阳下,辣油星星点点溅在《时代报》的财经版上。
这一刻你同时存在于两个时空,你在墨尔本,你也在东北老家。
你注定会在纽约街头的烧烤摊前缴械投降。
烟雾缭绕中飘散着孜然和辣椒面的焦香,老板用东北英语吆喝着串儿好了,一边撒上来自河南的十三香。
有人说,旅行的意义在于走出舒适区。
作为一位翘楚,你可以把这句话当放屁,你自己就是安全区,你直接带着舒适圈空降他国。
行李箱里只带必需的衣物鞋子。鞋子一定要选穿过且舒服、能走远路的,别为了拍照委屈自己的脚;衣服优先选透气宽松的,舒服可比硬凹造型重要多了。
去景点只带水、纸巾、手机、充电宝和防晒用品,其他东西能省就省,轻装上阵才不累。
能中午出发就不早起,哪怕多花点钱,睡饱吃好、带着好心情出发才是最重要的。
当普通游客在毛里求斯对着七色土摆拍时,你完全可以一猛子扎进本地鱼市场,研究东星斑的十八种吃法。
别把行程排得满满当当,也别被“来都来了”绑架,多景点打卡真的没必要。累了就回酒店躺着,玩够了就撤,自己开心远比打卡清单重要。
当别人都在圣萨瓦教堂虔诚祈祷,你可以选择闯进贝尔格莱德的深夜酒馆,抡起Rakija烈酒和花臂老板对饮。
别给旅行定“必须玩得完美”的KPI,现实不如预期是常事,毕竟“观景不如听景”,放平心态接受不完美,反而能收获惊喜。
同样在安博塞利草原,大家排队抚摸被驯化的大象时,你可以不顾一切开着越野车冲进草原深处,把观赏非洲五霸玩成现实版的《动物世界》。
不想动就歇着,觉得无聊就换个地方。旅行又不是考试,不用非要“完成任务”,想怎么玩就怎么玩。
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本质,你不能老是被动的接受世界,而是要主动给世界加载点玩法补丁。
错过景点、没吃到想吃的美食、遇到下雨改计划,这些都没关系。好玩的地方还有很多,这次没体验到,下次再来就好。